不大,出了事也好收拾局势。
1980年设立深圳等特区,靠着承接香港转移过来的处级工业,和香港优势雄厚的资本,深圳在1982年就搞得非常好。
以前对于搞经济特区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开始说特区的好话了。1982年,总设计师说:现在,对特区说好话的多了。特区要坚决办下去,不能动摇。现在办得不错,中外承认,不存在抹掉不干的问题。
到了1987年,深圳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再也没有人去怀疑开放政策,去怀疑经济特区了。
同年,总设计师说:“深圳的同志告诉我,那里的工业产品百分之五十以上出口,外汇收支可以平衡。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总设计师的话语中透露的信息,不可谓不多,当时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不过他老人家还是扛下来了。
圉于当时的局势和情况,开放的事情上只能谨慎小心,总设计师还是有遗憾的。他将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把上海加上,认为是自己的一个大失误。
视察上海浦东的时他就感慨到:“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他还说:“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次,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希望上海*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其实,这并不是他老人家的失误,实在是当时的情况拖累了开放的步伐。所以,只能将深圳等地方划为了经济特区。
深圳的发展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从一个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了繁华富丽的现代化大都市。
开放政策在深圳也透露出了巨大的效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改革淌出了一条道路,为开放取得了巨大突破口,一下就消除了反对的声音和意见。
由点带面,从局部带动了整个国家,其他地方也打破了疑虑,纷纷行动,才有了整个今天的局面。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因此歌曲《春天的故事》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一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深圳没有辜负期望,是四个经济特区中发展最好的一个,也是走得最远的一个,北上广深的排名就说明了一切。
返回帖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