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全文(共2页)
看过一句话:“人一穷,连最细致的感情都粗糙。”
诚然,很多人在穷困的时候,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就是找不到方向。
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番,寻找最佳的赚钱方式,比仇恨富人、使劲求财,更靠谱。
当一个人折腾了很久,但“穷得很稳定”的时候,这就说明折腾的方向错了。
朝前走,会导致你变穷,那么你“反着来”,人生就开始逆转了。

01
如果勤劳不能致富,那就学会“劳心”。
也许你会发现,在网上有很多“勤劳不能致富”的论述。
看看社会的底层,你会发现,扫大街的人,凌晨就开始工作了,也有人要干到夜里十一点。但是他们的收入,并不高。
在农村种地的中老年人,收入应该不高,还得看天气吃饭。
反而是那些坐在空调房里的人,收入更多一些。也有一些技术很厉害的人,随随便便赚几万。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富人稻盛和夫也说了这样的观点:“人生或者工作的结果等于思维方式加上热情,再加上能力。”
底层的工作,只能当成人生的起点,而不是一辈子的事情。哪怕你一直在底层,也要推陈出新,把智慧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提升工作效率和劳动的价值。
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一个小故事。
汤姆被姨妈惩罚,去把墙壁刷白。
小伙伴认为,汤姆被惩罚了,很丢人。汤姆却告诉大家,刷墙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是做人的特权。
汤姆的话,让很多小伙伴对刷墙很好奇,于是争着刷墙,并且有人出钱,买了一次刷墙的机会。
把故事放入到现实生活,你会发现,很多普通的村落,因为墙壁上有彩绘,从而变得高大上,吸引了游客。
游客来了,做农家游的农民就多了,地里的菜和稻米,提升了价值,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同样的事情,植入了智慧的元素,那么就大不一样了。
某件事,你已经干了多年,收入不高,就要想办法成为这件事的“管理者、技术工”,从劳力,变成劳心。

02
如果你恨不得每一分钱都留给自己,那就学会“满足别人”。
人有一种本能,就是自私。
一旦金钱到了自己手里,就希望不要花出去了。存款多了,做人才有底气。
可是,世上并没有什么空手套白狼的好事,反倒是“有舍有得”的情况,比比皆是。
舍去什么,满足 别人的需求,这是和“自私”相反的做法,但确实是一门生意经。
经济学专栏作家哈福德写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燃油短缺的时候,人人都担心加不到油,因此去加油站排队,把油箱加满。但是加油站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因此限定每次只能加25英镑的油。
看着加油站的车越来越多,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不要把油平均分了,要改变规则。”
之后,加油站规定,油箱里的油,剩下四分之一以下,才有资格去加油。
很快,排队加油的情况少了,而真正需要加油的车,得到了关照。
经济学家的逻辑,就是:“不是要求司机少加油,而是要他们多加油。”道理不太好理解,但是琢磨几次,就明白了。
简单来说,找到真正需要产品的人,那么销售就会很顺利。
从普通人来看,你知道别人的需求,也能满足别人的需求,赚钱就容易了。
打几个比方,你发现很多人吃某种蔬菜,就种植某种蔬菜,不愁销路,来钱快;你发现很多人无法处理垃圾,你去做垃圾分类,赚钱也是可以的。
在某条街,很多人需要早餐,你就提供早餐,路就顺了。不要过分追求利润,你去做火锅。因为大家不要火锅。

03
如果你找不到有形的财富,那就去找无形的财富。
经济学家弗雷德克里巴斯夏
下页.余下全文
(第1/2页/2089字/25阅)
第页
前往